根据殡葬管理条例规定,逝者必须就近就地火化。
如遇特殊情况,逝者家属或所在单位需将遗体运回常住地火化的,应携死者常住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同意接收证明、居民死亡医学证明(推断)书、死者及经办人身份证件到殡仪馆服务大厅办事窗口办理审批手续。经批准后,经办人携民政部门开具的《准运证》和目的地殡仪馆开具的同意接收遗体函,办理遗体外运手续。由殡仪馆对遗体进行防腐处理后,再安排遗体接运车送往目的地殡仪馆。
一、遗体外运申请程序
(一)申请人须提交如下申请材料
1.死者亲属申请书。内容包括:死者遗体外运的特殊原因、运输方式、主要直系亲属签名等。
2.医疗机构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,死者身份证明,验证后留复印件存档。属非正常死亡的遗体,须提供公安机关火化通知单并留复印件存档。
3.申请人或直系亲属身份证明,验证后留复印件存档。
4.死者系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,应提供当地民族事务委员会出具的证明;其土葬习俗应予尊重,自愿实行火葬的,他人不得干涉。
5.死者原籍县以上民政部门或殡仪馆同意将遗体运回原籍、并监督遗体火化的证明。
(二)受理、审批部门
1.市、县(市)殡仪馆在接到死者亲属的申请和提交的上述材料后,首先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,同时在申请书上签署初步意见并加盖殡仪馆公章。
2.经殡仪馆签署初步意见的申请书,报送市、县(市)民政部门审批。
二、遗体运输和交接手续
遗体运输原则上由死者死亡地的殡仪馆承担遗体运输,车辆必须是殡仪馆遗体接运专用车,其他社会车辆不得用于遗体运输。遗体运至死者原籍殡仪馆时应履行遗体交接手续,死者原籍殡仪馆须出具遗体接收证明,遗体接运车辆返回时应将遗体接收证明交运出地殡仪馆存档。
发布时间:2021-11-11 11:21信息来源:深圳市民政局
外地户籍人员在本地死亡(未患有甲类传染病、非因炭疽死亡和国家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死亡,以及遗体腐变的),如有特殊原因需办理遗体运回原户籍地的,须知如下:
一、丧事承办人(逝者直系亲属,即配偶、父母、子女)需准备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、逝者有效身份证件原件、户口本原件(有效的户籍证明)、有效的关系证明(注:丧事承办人与死者的关系)、逝者死亡证明原件;
如无直系亲属前来办理的话,经办人人需要出示直系亲属的《委托书》(需委托人签名后打手指印及书写详细的地址和联系电话)原件、经办人身份证原件;
二、逝者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(含县级)殡葬管理部门出具接收证明(需有“火化”2字),一般是县级殡仪馆用红头信笺纸开具原件加盖公章、其主管民政部门同意并加盖公章;
三、接收方(逝者户籍所在地县级及县级以上殡仪馆)工作人员携带介绍信(需注明接运工作人员姓名、身份证号、遗体接运专用车辆车牌号),以及与介绍信对应的身份证、工作证、行驶证、驾驶证,驾驶专业殡葬车前来接运;
四、丧事承办人在工作时间提交上述证明材料,工作人员审核好、并在逝者遗体符合相关规定的条件下,丧事承办人填写《深圳殡仪馆遗体外运申请表》。申请表按流程审批后,丧事承办人在《殡葬服务登记计费表》上签字、并缴纳相关费用;
五、丧事承办人确认逝者遗体,遗体做好药液防腐及消毒包装工作后即可外运逝者户籍地殡仪馆。
近年来,我市殡葬工作岗位上涌现出越来越多青年殡葬人的身影,他们肩负的责任,关乎一个个家庭的嘱托和牵挂。日前,记者探访了一批青年殡葬人,倾听他们的心声,提升大众对殡葬工作的认知度。
温州网讯 12月24日,在温州市殡仪馆服务大厅,95后殡仪引导员陈婷正在帮助逝者家属预约各项办丧业务。紧接着,她还会根据家属的需求,全程陪同引导。
从业三年里,陈婷已经为8000多户家庭送去细心、温情的服务,得到逝者家属的好评。
一份工作“不微笑服务”
“请问您是逝者家属吗?我是殡仪引导员陈婷,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我咨询……”初见陈婷,她穿着一身黑色职业西服,青春洋溢的脸上透露出一丝成熟,整个引导服务过程中显得分外严谨和干练。然而刚进入这个岗位时,面对逝者亲属撕心裂肺的场面,她曾是个默默红了眼眶的“殡仪小白”。
为了进入工作状态,陈婷仔细琢磨抚慰逝者家属情绪与控制自身情绪的方法,足足花了近半年的时间,才渐渐做到时刻保持清醒冷静。“殡仪引导员是一份不能微笑服务的工作,但我们可以用温柔的话语、关切的眼神与细致的讲解,让亲属得到宽慰。”
引导员的工作并不轻松,基本上没有周末,甚至连节假日也要在单位忙碌。在岗的每一刻,他们都会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,包括衣服鞋子、配饰等各种行头都要庄重严肃,颜色都不能太过鲜艳。“我们做出的每一份努力,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。”陈婷说。
人生终点站的暖心服务员
殡仪引导员是一个细致活,从事前咨询,到陪同亲属办理相关手续,再到安排遗体化妆、预约火化时间、开展守灵室布置等,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。在这过程中,陈婷和同事们经常会遇到一个个棘手的问题,但他们总能暖心化解。
让陈婷印象尤为深刻的一次,是一名中年丧属在办理业务时,倚靠在咨询台上身体止不住地颤抖。陈婷询问后得知,这名丧属的儿子因病离世,父子俩来自安徽,就医已经花光他所有积蓄,再也出不起任何办丧费用。
“当时,那位大叔哭着对我们说,儿子就想吃一碗排骨面,可他因为没有钱,在大街上踌躇了半小时,等他回来的时候,儿子已经走了。”陈婷说,了解详情后,她心里非常难过,立即对照相关减免政策,为他申请各项费用的减免。当天,他们为这名丧属准备了午饭,同事也自发地为他筹集了返乡的路费。
除了帮助困难群众,引导员有时候也会遇到亲属纠结火化时间,提出要摆道场、做法事。面对这些情况,陈婷都会一遍遍耐心解释移风易俗政策内容,宣传破除陋习、厚养薄葬新风理念,“现在群众的思想大都转变了,经过我们一番耐心劝导,基本上会表示理解。”
在这特殊岗位上邂逅爱情
“之前家人担心工作的特殊性不好找男朋友,但大家都没想到,我能在岗位上遇上未来的另一半。”在市殡仪馆殡仪服务员的岗位上,陈婷邂逅了自己的爱情。
陈婷说,当时一位大学校友的外婆去世,丧事恰巧是她全程引导的。尽管他俩是大学校友,但若没有这次重逢,日常生活没有交集的他们,不可能再有任何联系。“那次办丧,让他感受到殡仪服务人员对于逝者和丧属的重要性。他和他的家人都觉得我的工作很神圣,都很支持我。”
脱下职业装,在生活中,陈婷是一个青春活泼、热爱生活的女孩子。她平日里喜欢看看书、追追剧,也爱和朋友们去旅行、逛街。陈婷说,现在年轻人对殡葬行业的接受度更高了,朋友们都不会因为她的工作而疏远她,反倒觉得她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了。
虽然进入殡葬行业还不算久,但这份工作给了陈婷新的人生启发,“生命脆弱而又坚强,我们不能预测生命的长短,一定要去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每一天。”